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报道 > 育儿百科
育儿百科
宝宝肚脐外鼓切不可随意放气!教您如何处理脐疝!
发布日期:2019-11-15
浏览:2592次
脐疝是小儿腹部疝中最常见的类型,绝大多数在2岁以内自愈。临床上多见于3个月以内小儿。女婴、早产儿、便秘
儿、屏气频繁发作儿(俗称“爱叫劲”,通常阵阵发作,发作时婴儿用力,脸发红等)等患病率较高。
一、小儿脐疝的临床表现
1、典型疝。多见于女孩。小儿在脐带脱落或生后不久脐部即出现膨出的可复性肿物,腹压增高时(如哭闹)肿物饱
满增大,腹压减小时(如睡眠)肿物缩小或回纳于腹腔而留有松弛皮肤皱褶。肿物一般不超过4cm大小,呈圆柱状或
半球状,顶部是皮肤颜色略深的脐痕且略向前突出,疝内容多为小肠或大网膜,腹壁脐孔直径很少大于1cm。
2、不典型疝。膨出肿物性状同典型疝,但膨出部位在脐的上方(多见)或下方,少数在原脐的旁侧,此时脐痕不在
膨出肿物的顶端,而在一侧。有时合并腹壁畸形。
二、小儿脐疝的治疗方法
1、自愈。
脐疝很少发生嵌顿也较腹股沟斜疝嵌闭易复位,而且随脐孔的渐小及小儿哭闹的渐小,脐疝绝大多数可自愈,故脐疝
一般无须特殊处理。个别脐孔偏小,小儿又爱哭闹,屡发脐疝嵌闭者,可用弹性腹带。对新生儿、小婴儿尤为适用,
可先选用,通常白天佩带,夜睡时松下,并经常调节腹带松紧度,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膨出,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
部发育。也可试用医用胶布黏贴法,以加速脐孔闭合。一般1~2周更换一次,可连续贴用3~6个月,使用中注意保护
皮肤,防止起疱糜烂。(黏贴要领:每次黏贴均使脐孔变小,促使脐孔渐愈合。为防止胶布滑脱,外面可加弹性带
(松紧带)固定。若病儿对胶布过敏,改用弹性腹带。)
2、修补手术。
若病儿2~4岁以后脐疝仍不愈合、且脐孔径较大(超过2cm),或内脏与脐疝疝囊有粘接(疝内容不能完全复位),
以及少数不典型疝持久不愈者,可考虑脐疝修补术。